江苏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64
中新网南京2月5日电(苏振新 朱晓颖)5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向媒体通报了2011年江苏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的相关情况,江苏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去年,江苏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7.9万人,组织开发5025个基层公益性就业岗位,安排2.66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16.3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住房9.1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8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4万户。
提高城乡较低生活保障水平。去年7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苏北地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以上。
实施城乡居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0%。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0%左右。救济重大疾病农村儿童1.3万余例。全面完成经济薄弱地区44家县(市)医院、32家县(市)中医院和20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扶持建设任务。解决28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750元、初中每生每年1000元,普通高中、高校每生每年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500元、3000元。全省已按要求将中等职业学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全面建立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政府资助制度,资助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1000元,平均资助比例为在园幼儿数的10%。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
推进文化惠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文化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92.6%,向经济薄弱地区送书刊87万册、送电影13.6万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3万户,农村入户率达78.2%,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向经济薄弱地区送戏2800场。
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82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591座,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6.5%,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成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桥梁6305座。
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共有20.8万人,平均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264元。全面建立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增长制度,并对城市“三无”老人实行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各市、县(市、区)均已建立尊老金制度,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领取了尊老金。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大助残力度。10.2万名纳入较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然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领取了重残补贴金。向符合条件的3万多名残疾人按当地低保标准的60%发放生活救助金。对16549名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新增18829名残疾人就业,扶持5319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江苏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0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八有”目标。
发言人说,据江苏省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群众对十件实事的实施普遍感到满意,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工作有新进展,住房满意率略有上升,提高城乡居民较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较好落实,对提高养老保障、完善残疾服务体系、助残服务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学设施改善等工作比较认可。
发言人表示,新的一年,江苏省政府仍会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关系困难群众就业、农村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等十件实事,并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