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被指垄断盈暴利 专家:回应质疑就是改革

来源:中广网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82

  中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银行业暴利高于石油和烟草?近日,根据几家上市银行较新年报显示出的数据得出的这一论断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今天,银行业的一枝独秀,是过去十年浴火重生的正向效应,还是垄断地位带来的不当暴利呢?

  近一个月来,浦发、民生、华夏、光大等银行相继公布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增幅都高达40%至50%之多。另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接近于2010年全年的税后净利润。如此高的数据,已经基本敲定,去年是中国银行(601988)业历史上较赚钱的一年。银行业的一枝独秀与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增速逐步放缓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受到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和内部通胀压力的影响经营出现困难的实体经济两相映照之下,银行业暴利,马上成为千夫所指。那么,这种利润,究竟来自哪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这样分析。

  赵锡军:与去年中国经济表现总体比较良好是有关系的,也跟前两年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增加,带来的利息收入的增加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从去年新的变化来看,银行的一些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的收入增长也是比较快的,给银行带来了一些新的增长点。

  而在信贷规模增加因素的影响下,七成来自存贷款利差的营收成为所谓“暴利”较大的来由。对此赵锡军表示,存贷款利差带来的高收入的确存在。

  赵锡军:存贷款的利率目前还是受到管制的,所以从利率的差异来讲,跟完全市场化的情况相比较,利差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总体的发展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差会越来越小。

  除了利差,广受指摘的还有被指7年增加了10倍的银行收费项目,对此,有专家认为,以手续费及佣金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增长恰恰表明我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转型。

  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杨禹:当然有些服务收费可能还存在着商业银行打擦边球、或者在跟银行的储户之间,他占据过多的主动地位,但是总体来看,银行业服务收费的每一项、每一个具体收费都有相关的规定来约束,同行之间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竞争,所以我觉得不能笼统的说他存在暴利的现象。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