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化股份暗战泸天化 目标2012年亏损不超3个亿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68

  一边是扭亏转盈的经营责任,一边是员工情绪的畅臆直抒;一头是市场行情的风诡云谲,另一头是上游原料燃气供给的虚虚实实;无论止亏迹象渐显端倪,上市公司重组,或游说几大燃气供应商的供给保障,数年来,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化控股)摆渡在各端之间,掌舵几家船头摇逸前行。

  成立于2000年11月21日的川化控股在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牵头下,于2008年9月2日分别无偿接手川化股份(000155)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股份)、泸天化(000912)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天化)两家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川化集团、泸天化集团所持两上市公司63.49%、59.33%的股权重组川化控股,并表示将根据川化股份和泸天化的实际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川化股份和泸天化股份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但从2008年开始,重组未竟,川化控股却步入下行轨道。从2007年9.4亿的历史较高盈利开始,川化控股利润连续数年下滑,2010年公司账面是全年亏损7.72亿元,实际亏损是8.35亿元。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2011年川化控股止住三年连续恶化的势头,今年大幅减亏的大局已定,全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利润总额-4.5亿元,完成省国资委下达-5.9亿元的指标;资产总额185亿元,所有者权益27.5亿元。

  实现了“一三五”战略目标中的“一年止滑”的目标,川化控股下一步则是去实现“一三五”目标中“三年扭亏”,并提出在2012年亏损不超过3个亿的目标。

  资金链风险潜伏

  小负当赢。

  在经历数年业绩的快速下滑后,川化控股已经确定了近两年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总结2011年的止损成绩时,川化控股董事长陈晓军用了“浓墨重彩”四个字形容。

  “但是整个集团公司现在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是天然气供给保障,这已经成为老大难。四川省内有好几个超大型的油气田,而我们却还因为没气停产。”川化股份内部人士张敬(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

  据悉,陈晓军在年会上表示,资金链风险成为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巨大隐患,“现在靠集团公司举债发展新项目,为下属单位还贷,提供项目资金、流动资金,集团总部的财务状况在恶化;集团公司拆借资金、对外支出、股权投资累计大大高于收到下属单位的分红,实际上是公司靠举债来支撑,资金链风险很大。公司需要大量资金,但两家上市公司因是同业竞争,不能融资。”

  川化股份内部人士王珂说:“整个集团公司首先需要的是有资金维系,要等天然气,要花时间来提高能力,要等新项目建成,要确保资金链不断。”纷纷上马的煤气化(000968)等资源项目就是希望通过占据上游资源摆脱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其中包括宁夏煤矿、观文煤矿、古叙煤田以及内蒙古煤资源等项目。

  “对外投资现在效益并不明显,大多在建或建成投资项目因为各种因素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古叙煤田项目能赚钱是因为那里主要是挖矿卖煤,目前控股集团在泸州专门设立了一个相关的煤气化项目部,计划设备装置建成之后要把这些煤进行煤气化,其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来生产合成氨和甲醇一些衍生产品。不过现在该项目还未投产正式运营。”张敬表示:“由于受资金影响,集团方面对内蒙古煤资源,暂时不作大的投入,先做一个产业规划,按煤炭的预期价值,去招商引资。”

  天然气供给“犯困”

  资金链持续吃紧,各种煤气化资源项目也只是远水难解近渴,从生产到销售,天然气供给仍然是促发多米诺反应的第一张牌。

  “为什么没有气?”川化股份宣传部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这般回应新金融记者:“这你得去问控股公司啊,是他们在协调。”

  川化股份的销售公司川化新天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近三四个月,天然气供给率很低,无法保证生产设备高负荷运转,现在很多设备已经停产。而停产一天的损失就高达上百万元。

  2011年整个集团川化控股方面天然气供应量大幅下降,价格大幅上升,截止到9月全年供气量减少2.01亿方。1-9月由于气量减少,将减少盈利;因天然气平均价上涨增加成本,共计4.05亿元。

  2012年年初,川化股份日供气几万方,1月份的较后一个星期,日供气较高峰为10.8万方,“这个供气量相当于没给,只能做蒸汽,用于三聚氰胺和硝酸铵的生产,不能用于化肥生产。”张敬说,川化股份的日均用气需100多万方,现在这个供气量下开动设备等于自毁。

  新金融记者获悉,春节前川化与供气部门进行了当事人称之为“艰难”的天然气协调工作,川化控股公司、国资委、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都参与了协调。

  据证实,川化股份相关领导在1月份的某次会议上就多次强调供气的问题。

  新金融记者在会议纪要中看到,川化股份副总郭彦表示,由于天然气供需缺口实在太大,加上过节要保民用气,尽管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无法争取到足够的天然气恢复生产。公司又赶往中石油再次进行协调,但由于节后天然气依然严重短缺,一些在节日期间开起来的企业都已经在限产或停产,2月份的供气非常紧张。

  无论川化或泸天化都属于气头尿素上市公司,尿素盈利能力关键看天然气供应量,如果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尿素装置开工率下降,就会增加尿素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因此,判断气头尿素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看天然气供应量。诸如生产化肥的装置设备,较佳运行状态是天然气供给负荷90%以上,而较怕的是在半负荷或者60%,70%负荷状态下生产,能耗很大,且效益产值差距也很大。

  “化肥生产用气价格相较工业用气、生活用气本来就更为便宜,加之川化与供气部门的关系一般。”川化股份研究院某专家告诉新金融记者,川化用气紧张,但省内另一家化肥企业的天然气供给比川化好很多,就因为供气单位在该公司有股份,早前还听说某供气单位曾经希望收购川化,因要求收购后即撤掉控股公司而遭到拒绝。

  重组芥蒂

  2008年2月,川化股份与泸天化两家上市公司停牌重组,筹谋在川化控股框架下组成一家新的上市公司,但各方未能对资产重组方式等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停盘4个月后公司复牌。

  4年过去了,两家上市公司重组悬而未决,川化控股领导也在年度大会上承认“公司存在内部股权不合理、设立的法人单位多、关联交易多、内部交叉持股多等状况。”并表示继续做好上市公司重组,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等工作。不过与4年前相比,两家上市公司似乎仍心有芥蒂,甚至这样情绪还波及到了川化控股。

  “对于川化和泸天化,都是控股的,收入分配却不均衡,这几年利益分配明显偏向泸天化、川天化那边。这次川化股份工资涨400,泸天化也跟着涨400。早先泸天化那边提过两次涨工资,而川化一次都没涨过。控股重组的时候,川化股份的财权被上提至控股公司,川化股份和泸天化作为整个集团的生产基地发展,现在生产基地和控股总部的收入差距过大,而这个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修正。”张敬说。

  2011年,川化控股将川化股份的用气指标转给泸天化,这引起川化股份员工的不满。去年年底的时候有川化股份领导曾就此事向职工表示,因为2010年两家公司都在亏损,为了避免两家上市公司被同时ST,川化控股决定先保泸天化,把用气指标转给了泸天化,以现生产,盈利,到2012年再全力保川化股份。

  财报显示,川化股份2010年每股亏损0.45元,2011年中期每股亏损0.12元;泸天化2010年每股亏损0.29元,2011年中期每股亏损0.05元。这意味着,如果即将公布的2011年年报未能扭亏,将双双戴上“ST”的帽子。

  2012年1月30日,泸天化发布201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1年度净利润约1500-3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告还称,公司2011全年业绩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化肥市场形势向好,公司主要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涨幅较大。

  可是,在2011年年底,“偏心”的川化控股又惹出一段风波。

  川化控股董事长陈晓军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曾表示,青白江政府要求川化搬迁,因涉及争取彭州石化产品做原料,涉及人员分流,涉及职工利益,要由川化班子听取部分职工的意见,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集团公司将尊重川化班子的意见。

  这番话在川化股份职工内部引起不小的冲击,以致省国资委副主任任兴文曾亲自询问陈晓军,川化股份是不是要搬迁。

  川化股份内部人士李强对新金融记者说,事后这个事情还专门向内部员工进行传达,以安抚员工情绪,“为此,事后领导就多次对员工强调川化股份搬迁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可能。后来省国资委相关领导专门敲定川化股份不会搬迁。”

  追责禾浦化工

  2011年11月22日,川化股份对控股子公司——四川禾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禾浦化工)提供5000万元财务资助,主要是为了解决该公司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保证四川禾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稳定发展。川化股份负责证券事务的郑林说,这笔资金是财务借款,主要用于该项目的技术改造,“现在整个公司都没有天然气,投产时间也未可知。”

  资料显示,禾浦化工成立于2007年11月29日,注册资本1.1亿元。其中川化股份出资770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民币现金330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0%。不过蹊跷的是,在川化股份2010年年报中显示禾浦化工注册资本1.6亿元,其中,川化股份持股79.38%,川化控股持股20.62%,而泸天化集团则悄然退出了。

  川化股份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该项目现在还比较敏感,数据不好看,领导谈起来也尴尬。现在这个项目没有生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