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赢的“逆向探亲”应大力提倡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68
在上海读书工作已经七年半的王鹏飞,今年是第一次在上海过年。自从2004年到上海读书开始,之后的每年春节,他都要随着节前的春运大潮回乡,又随着节后春运大潮返沪。今年春节前,父母避开春运高峰,“逆向”来上海过年,他第一次得以轻松过年。
在人们的观念中,春节过年,全家老少齐聚首才算是真正的过年。于是,外出的农民工节前要返回农村老家,在外求学的学子节前要返回家乡,常年在外做生意、工作生活的一些城市人也要在节前返回家乡。于是,中国便有了世界上规模较大、较壮观的“春运”。但今天,王鹏飞父母“逆向探亲”,从小地方来到上海,逆春运回乡大潮、逆晚辈找(陪)长辈过年的传统习惯,走出了一条带有诸多亮点且“轻松过年”的路子,让人不觉眼前一亮。
从个人来讲,“逆向探亲”可减少赶集春运之苦。有过春运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年的春运,铁路、公路、航运等有关路线都是人满为患,特别是节前大城市到小城市、城市到农村的交通尤其拥堵,节后则相反。置身其中的人们,买票难、座位难、吃难、喝难……样样都难。而“逆向探亲”,则可巧妙回避这些困难。
同时,春运期间,“买票贵”、吃喝贵等问题也非常突出,而“逆向探亲”,则也可有效回避此类问题。同时还可有效减少回乡人们的“温馨而又恶梦般”的春节红包、礼品等巨大经济支出的压力,还可使年轻人有效避免许多诸如婚姻、感情、工作、收入等问题被亲友“好心、无意但又切实伤害”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长期留在家乡的亲人借春节“逆向探亲”之际饱览欣赏一下新城市、新环境下的美色和习俗,既过温馨春节,又可增长见识,还可实现长辈对晚辈的一点孝心。
对国家来说,“逆向探亲”可有效缓解组织春运的压力,提高春运服务质量。每年的春运,国家有关部门、有关运输力量都会提前进行动员部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运力加以应对,但每年的春运运力尤其像火车座位都是异常的紧张,出现供需的巨大缺口,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春运期间单项回乡或返城的人流过于集中和井喷,出现结构性短缺。“逆向探亲”,走的正好是这些集中人流的反向路程,可有效缓解运力不足问题,减小社会各种运输压力,以便有关方面更能抽出各种力量提升春运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而且,“逆向探亲”让同向的客源减少,相应对车票的需求也会减少。需求减少了,车票“黄牛”的市场自然就会减少,可起到减少和打击“黄牛”的作用。
由此可见,“逆向探亲”,是一个多赢的善举。当然,春节“逆向探亲”,相较以往的回乡团聚习惯模式,是一个相对新的方法,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可能还要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而事实上,“逆向探亲”是一种过年地点、方式等固有观念的转变,是一种年节文化的与时俱进,是一种如何看待和释放亲情问题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相信这种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实践。因为,这种多赢的过节方式,符合人们的期待,符合目前的国情,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只是在目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媒体等都要发挥各自力量,对这一过节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和鼓励引导。(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