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失床位少养老机构叫苦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50

□杨慧 李斯博 任珂 孟娜

新春期间,北京西城区民族养老院焕然一新,到处装饰着彩色拉花。今年,已经是杨亚琳第四次参与组织敬老院的春节联欢。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和同班18个同学从宁夏来到北京,在西城区牛街民族敬老院做养老护理员。然而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同学们一个个离开。寻找专业的年轻护理员,成为敬老院办公室副主任李淑云今年的一大重任。

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准入门槛较低,目前从事这类工作的大都是四五十岁的非专业护理员。中国的护理员市场流动性很大,很多养老院都面临着人员流失。除了护理员流失严重外,养老机构也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据李淑云介绍,自从该院2008年成立以来,220张床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较近一年多登记排队入住的就有100多位老人。李淑云也说出了院方的困难。“我们也很想服务更多的老人,但由于床位有限,只有老人病逝才能吸纳新的。”数据显示,未来4年内,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两亿人,全国养老机构仅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养老需求。

此外,老人对于养老方式的转变,也是导致养老机构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传统观念中,老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很丢面子。如今这种观念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近年来,政府对养老工作出台了很多政策。2011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称可以考虑探索实施老年护理补贴和保险,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同时规划还要求各地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就是“老有所养”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政府应该设立行业标准,在设立标准后应该加强监督落实,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标准化,才能利用现有资源服务更多的老人。”李淑云说。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教授认为,政府应该重视敬老院面临的这些困境,根据人口预测、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失能老人数量合理规划社会养老体系和护工培训体系,同时要建立护理员培训渠道,维护养老护理员市场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