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品格刍议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2-04
点击次数:138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名颇得领导要领的宰相。一位是汉宣帝时的丙吉宰相。一年春天,丙吉外巡,碰到有人群斗,死伤无数,但他却若无其事般视而不见;看到拉车老牛吐舌喘气,却派人了解,悉心询问。随从纳闷,以为丙吉人畜不分,轻重倒置。想不到丙吉这么解析:"取缔群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只要每年评定一次他们的勤务,再将其赏罚上奉给皇帝即可。宰相对于琐碎小事不必一一参与,在路上取缔群众围斗更是不必。至于调研老牛,我担心是否阴阳不调,而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
再一位是汉文帝时的宰相陈平。是日,文帝询问政务。陈平对皇帝的步步逼问避实答虚,不正面回答皇帝询问的裁判事件国库收入开支等事,而是冷静地说:"宰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须镇抚四方的蛮族与诸侯;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作好份内工作"。
两位宰相的共同高明之处,是善于放手用权,十分清楚作为领导者该做啥管啥。我们有些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宏观调控能力差,对职权职责条规明确的份内事不去落力狠抓,终日婆婆妈妈,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工作思路迷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看似夙夜在公,实则效率平平,碌碌无为,但这种干部往往口碑颇丰,有一定的群众市场,在"老黄牛"的一片喝彩声中自己却也心满意足,以为自己是个十足合格的"公仆"。更有甚者,有的领导醉心实权,崇尚的是"理论联系实惠",对原本应尽的领导义务不去恪尽职守,朝夕忙于应酬迎往签单,事涉钱财物的事儿,那是绝对不会谦让放权的,甚或不惜撕老脸,使出浑身懈数玩权术走黑道,针锋对麦芒,寸权必争,丝毫不放!
身为领导,关键是用人。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就要得法,得法的服务就是分级治理,放权用人。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对部属处处设防,不予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既要马儿跑,又不喂马草,只顾一味自己猛捞潇洒,不顾部属的冷暖自尊,这样的领导十有八九没威信,这不是共产党人的领导气质和风度,较终的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落得个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客都不如的下场,也就更难于与我国封建社会有建树的帝王将相相比拟了。
[责任编辑: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