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医患纠纷调解成功率近百分百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2-04
点击次数:132
本报记者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王春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调解服务中心坐落在繁华的中兴路上。2 月3 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该中心二楼接待大厅,看到中心主任张清炎正在热情接待一位来访市民。 “接待如客人,交谈如友人,关心如亲人。”张清炎告诉记者,如果把二楼比作店面,负责接案子,那么三楼各个调解室就好比是工厂,“前店后厂”构成了绍兴市的大调解一条龙服务格局。绍兴市司法局局长周骄德向记者介绍,市人民调解服务中心设有医患纠纷、校园伤害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多个专业人民调委会,通过“前店后厂”这一社会化服务大平台,为老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仅医患纠纷调委会去年1 月至今就成功调处案件487件,疑难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9.18%。
“前店后厂”调解服务一条龙
老李的妹妹半年前在医院不治身亡,全家愁云惨雾,闹到医院讨说法,“是不是医生用药不当导致的?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怎么好端端地说没就没了?”
院方和家属闹到了服务中心,张清炎和调解员先招呼双方入座,端上热茶水,待双方情绪稍微平复后,开始主持调解,“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不良医患结果的发生,但既然来到这里,就是希望能妥善解决问题,院方该承担的责任要承担,患者应付的风险也要担负,一切依据事实和法律。”近日,老李终于同意签下了调解协议书,拿到了10万元的赔偿款。
来调解服务中心前,张清炎是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光讲法说理还不够,要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的工作,调解过程中忘了时间、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
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冯吉雄介绍,医调委率先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建立,引入“第三方调解”模式,为医院和患者搭建了一个公正的协商沟通平台。
在绍兴市司法局的办公地址上,除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外,专门用于整合人民调解力量的场地正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
“专业分工的细化要求法律服务更为精细。”周骄德说,市司法局努力构建“前店后厂”式人民调解服务大平台,在人、财、物齐备的情形下,将各种专业调委会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发挥集约效能。
专业组合预防调处相结合
黄卫国原来是绍兴树人中学副校长,自去年9月建立绍兴市校园伤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后,他多了个身份:校园伤害纠纷调委会副主任。
“干教育出身的,要做好一切预防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黄卫国介绍说,近年来,校园伤害事故频发,给安全责任敲响了警钟,成立校调会,不仅在于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纠纷,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防范工作。
在稽山中学采访时,记者旁听了校园伤害纠纷调解委员会正在举行的侵权法语境中的学校责任专题讲座。介绍说,这所学校的校园伤害纠纷预防处置经验获得了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的肯定,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我们的校调会成立以来还没开过工,但没有发生校园伤害纠纷,恰恰说明我们的预防工作切实有效。”黄卫国说。
61岁的老宋住在绍兴市花园新村北区,较近给黄卫国送来了锦旗,感谢其在医患纠纷的调解中让自己获得了公正的待遇,获得了医院支付的合理补偿款。
“平时就协助其他调解员,在医调会的平台上练兵,提高实战技能。”黄卫国说,“看到双方握手言和的时候,作为调解委员很有成就感。”
即调即付案结事了有保障
按规定,绍兴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都参加了医疗责任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由保险机构参与医疗纠纷理赔,确保了医调委的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
“即调即付不只体现在医患纠纷案件,强大的专业调解力量保障了调解结果让百姓满意。”市司法局基层处副处长沈金亚介绍,各类专业调委会成立以来,成功调解了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确保案结事了。
“同样是彩宝牌,人家350元买两只锅,自己却掏了550元,这不明摆着当冤大头嘛?”在诸暨市,怀疑被推销商给忽悠了,上百村民情绪激动,把卖锅的推销商围堵在山村的篮球场上,“说什么生态节能锅,发个鸡蛋就把我们当傻子耍?”
执法人员和市消调委璜山分会调解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乡亲们有话好好说,我们都是来解决问题的。”调解人员先控制局面,稳定双方当事人情绪,“买锅的村民多,又是同村,由村主任代表出面统一与推销商交涉。”
征得村民同意后,调解人员对推销商讲明政策法规,指出其违规之处,经过反复协商,较后达成了一致,当天下午,42户村民领回了退货款共12600元,挽回了经济损失。
??????????????????????????????????????????????????????????????????????????????????? 本报绍兴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