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子鲲:别拿和谐当筐家事岂能乱装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乔子鲲
作者:
日期:2012-02-04
点击次数:142
确立“和谐家庭”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有其积极意义。但和谐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因子都往里面装。
“家庭主要成员经常上网,家庭藏书量300册以上”“经常有旅游、聚餐、购物等家庭活动”,如果你的家庭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就可能评不上“和谐家庭”。把上网、藏书、旅游、聚餐、购物,与和谐相因,这是哪跟哪呀?北京的“和谐家庭指标体系”把明显不搭界的事搅在一块,引来网友质疑。
对此,指标体系制定者之一北京市妇联回应称,该指标体系2007年就已对外公布,“和谐家庭”也于当年改名。5年前的旧闻,却在今日重新发布后引起热议,社会反应的时间虽然出现严重“不对称”,却不等于这个“和谐家庭指标体系”的较初制定就没有毛病。把旅游、聚餐、购物等因子纳入,显然是文不对题,只不过因为5年前不具备现时的环境条件而未引起关注罢了。名与实不符,又如何能起到正向的价值导向作用?市妇联称今年将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才是正理。
事实上,和谐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诸多领域,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把和谐与家庭组合,所产生的“和谐家庭”内涵又与单纯的和谐含义有明显不同。在民众约定俗成的认知里,“和谐家庭”更多的是指家庭内部和睦的事儿,甚至直接与家庭矛盾相对应。比如,某个家庭经常吵架、打架,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家庭不和谐。“和谐家庭”的内涵当然可以向社会、向自然领域延伸,但如果具体路径有偏差,就会令人一头雾水。因为较终公众会直观地拿具体指标来衡量:常旅游、多购物,家庭就和谐?常开车、常用塑料袋,家庭就不和谐?这一琢磨一较真,“和谐家庭”就不对味了。
诚然,时代在发展,优秀家庭评选的价值观也应当与时俱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五好家庭”,到九十年代的“五好文明家庭”,再到今天的“和谐家庭”,这种价值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值得肯定。但与时俱进不是乱进,进的前提是把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弄清。既不要搞得让人们容易产生歧义和认知障碍,又不要以为换上一个时髦概念就是与时俱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确立“和谐家庭”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有其积极意义。但和谐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因子都往里面装。尤其是组合成新的概念“和谐家庭”时,更需要与时代特点和公众认知对接。只有形成广泛的理念共识,才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吸引力,引来各方的积极参与。否则,就容易导致概念认知紊乱,贻笑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