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木杨:我眼中的“国际旅游岛”

来源:新京报 作者:崔木杨 作者: 日期:2012-02-04 点击次数:116

记者手记

采访海南国际旅游岛历时一周,感受颇多。

我首先想谈的是,旅游岛有关从业人员的心态问题。

记得和一位导游聊天时,这位年轻的姑娘较不看重的是诚信。尽管她知道忽悠游客高价购物很不道德,在从商家手里拿游客购物返点时,也会感到不自在。可每次简单地自责后,一切照旧。套用赵本山大叔的一句话就是“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为什么这样?姑娘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导游是个青春饭,现在不多捞点将来老了没人管。

这句话无疑暴露了当下部分导游的心态,也从根子上解释了为什么欺客宰客现场屡禁不止。

我想,要解决欺客宰客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从心态着手。

正如海南大学一位教授所言“如果导游能把国际旅游岛当成自己家一样来经营,就不会出现掠夺式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岛的另外一个感受则是,各种各样的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困局。

比如在三亚和海口这样的重点旅游城市造价近百万的公厕随处可见。但是一旦脱离了这两个城市情况就变了样子。特别是在海南岛中部的一些城市,即便在市中心道路状况仍然很差。

炮弹壳路面很常见,管理也十分混乱,有些时候走遍县城也看不见一名交警。大家行车几乎随心所欲,堵到一起也不着急解决。

广州的一位商人说,他在一个小镇上被堵在路中间近三个小时,交警还没赶来。

再比如,据海南省官方统计,每年当地用来对外宣传国际旅游岛的资金都不少于几百万,这些制作精美的宣传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但由于人文素质的发展滞后,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一位四川籍游客说,海南很美,但他再也不想来了。为什么呢?他说,海南的司机开车闯红灯是家常便饭,有一天下午,自己两次险些被闯灯的车剐蹭。

当然,在国际旅游岛采访期间,我也感受到了这个海岛一些积极的改变。

就拿飞机场来说,以往在机场里抢客的黑车不见了。另外城市也变得更漂亮了,马路宽了,草坪和鲜花多了。

较后,我想说的是,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提高城市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软件方面的提升。

试想,游客来度假有哪一个愿意整天住在花园一样的城市里却时时刻刻担心自己被欺骗呢?

□崔木杨(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2月2日发表《“宰客门”背后的国际旅游岛坎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