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股见光死 强势股遭抛售 机构边打边逃落袋为安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2-04
点击次数:112
A股市场周五连续第二日收高,收盘沪指收于2330.41点,上涨0.77%;深证成指收于9436.99点,上涨0.58%。
上证指数收复60日均线并创近两个月新高,截至本周收市,上证指数全周累计上涨0.49%,为连续第三周回升;深证成指微跌0.3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昨天盘面上有一个怪异的现象,10多只涨停股中居然有8只业绩是预亏的,机构短线获利出局迹象明显。而本周多只涨停或接近涨停的个股 ,均出现机构逢高出逃身影,大盘表面的繁荣难以掩盖个股的狼狈。
领涨股遭遇减持
沪深证券交易所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本周二涨停的紫光华宇 、宁波韵升 ,均出现多个机构大幅卖出的情况。其中,紫光华宇遭三个机构席位卖出,合计净抛售1523万元,占该股当日成交总额的67.9%;宁波韵升也遭三家机构席位卖出,合计净抛售4005万元,占该股当日成交总额的5.9%。 涨幅超过9%的九芝堂、骆驼股份 、江南红箭也出现机构扎堆卖出的身影,其中九芝堂遭机构博弈,三个卖出机构席位合计净卖出4469万元,占该股当日成交总额的22%。骆驼股份涨幅达9.71%,但卖出前五席也均为机构,合计净卖出1.47亿元,占该股当日成交总额的40.7%。
买入榜上出现机构的,除了上述的九芝堂、骆驼股份外,还有凤凰股份 、新中基、奥拓电子 、国瓷材料 ,但是机构对于这些个股的操作也主要以卖为主,要么买入金额远远小于卖出金额,要么净买入金额很小。
据统计,在节后的5个交易日中,机构席位总共参与了27只个股的交易,但除极个别股票获得机构净买入外,绝大多数个股均遭机构席位净卖出。
据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本周一以来,先后有27只出现在个股龙虎榜上的股票获得机构席位的买卖,其中机构买入操作21笔,买入总金额约1.04亿元,卖出操作66笔,卖出总金额约8.68亿元,机构净卖出金额约7.64亿元。
越涨停越被抛售
在机构席位参与交易的27只个股中,除国瓷材料和华星创业分别获得机构席位976.77万元、111.4万元外,机构席位在其余20只个股上的操作均为净卖出,仅悦达投资在此期间就遭到机构席位4次减持,减持总金额达1.61亿元,此外,骆驼股份、中航地产等股被机构席位减持的金额也在5000万元以上。
“三天”魔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构席位减持的对象有部分是近期表现糟糕的领跌股,比如被机构席位抛售力度较猛的悦达投资本周已累积下跌11.78%,但大多数却是近来走势良好的强势股。比如紫光华宇本周连续涨停,累积涨幅达到30.4%,但依然难阻9家机构席位连抛8232.9万元。此外,九芝堂、骆驼股份、江南红箭、*ST太化、ST皇台、雅本化学、张化机、易华录等在本周有过涨停记录的强势股也都遭到机构席位不同程度的减持。
中信证券分析人士陈慕林认为,历史上个股普涨基本不超过三天,也即“三天”魔咒。机构资金在涨停板上抛售筹码,一方面是为了锁定既得利润,另一方面也是进行战略性调仓换股操作,以腾出资金狙击新的获利点。机构的举动表明强势股会渐渐遭到主力的抛弃,而低估值的低价股、超跌股很有可能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记者杨欣)
链接
机构出货的四大特征
大比例除权后放量拉升为典型的出货模式:该特征较为代表的为思达高科,在2000年9月份除权前,于短短14个交易日内,由32元上涨至55元,但其5日均量仅仅维持在25万~28万股左右;其除权后,伴随着股价的上涨,其5日均量放大至250万~330万股左右,明显出现减仓迹象,之后,其股价出现大幅下挫,短时间内下跌40%。
远离成本后的大幅拉升亦为出货征兆:机构在建仓完毕之后总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拉升,但是若一只庄股在已经远离其投资价值之后,又出现了幅度在30%~40%以上的涨幅,则往往是其股价见到大顶的前兆。
大幅下挫后成交量异常放大为弃庄征兆:部分庄股在高位实施部分减仓后, 连续出现大幅下挫,在其股价下跌25%~30%左右后,成交量反而出现异常放大, 说明机构在相对低位大肆减仓。
连续阴跌后反弹带量为中线减仓品种:部分庄股由于各种原因, 在高位减仓后仍然持仓较重,阴跌一段时间后,一般幅度在10%~15%左右,便出现成交量很大的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很有限,然后继续下挫。
(记者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