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千亿Facebook长线仍具升值空间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2-03
点击次数:168
【财新网】(记者 朱以师)
坐拥全球8.5亿用户的Facebook美国时间2月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文件,立即成为国际互联网界较为关注的话题。Facebook的目标融资额在50亿美元左右,其估值有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
Facebook将延续Google式增长,还是温和增长?其千亿估值是否可能、如何评估?它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合理方向是什么?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用“信仰”,而非技术或方法,来看待这一大型IPO。
有过十余年国际投行生涯的王冉,2000年在北京与人一起创立易凯资本,现在,公司活跃于国内投资及投行界,其客户涉及多家传媒娱乐、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公司。
财新记者:Facebook值不值1000亿美元,其间是否有泡沫?
王冉:Facebook是一家有机会成为划时代、革命性平台的公司,估值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视野的长短。如果你是一年、两年的投资视野,那它现在有点太贵了;如果你是五年、八年的投资视野,那它的升值空间还是存在的。
财新记者:招股书显示,广告收入仍是Facebook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广告收入达31.54亿美元,占比约85%;支付和其它费用收入近两年来增速迅猛。这样的业务模式持续性如何?
王冉:作为一个大流量的用户平台,核心业务模式一定是以广告为主的,广告收入占比近85%并不是Facebook面临的问题。此外,在不侵害隐私权的前提下,将用户数据向其他的用户和服务开放,提供更多的服务,再收取费用的收费模式,也有可能自然产生。
对比其他平台,Facebook较强的地方是它里面人的关系。而在这个平台上,与人的关系相关的行为延展,很自然地就是物理空间的延展。因而,Facebook未来产生收入更多可能来自移动产品,而且移动业务一定会超过传统互联网业务。
从潜在的真正的商业价值来讲,无线互联网对于Facebook而言,是比传统互联网更大的机会。而具体的广告收入模式,广告展现的方式等会与传统互联网有所区别。
财新记者:这种模式的缺陷或可能风险在哪里?
王冉:Facebook的上市也面临着疑问,即把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商品化、货币化的法律和道德基础,以及相应的行为边界的争议。
Facebook所有商业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在分享者自愿分享个人信息的基础上的。在用户分享信息之后,作为一个平台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信息。这就涉及到隐私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的问题。
隐私是一个有硬边界的问题,属私权领域,无论如何不能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而如何使用数据,则是商业模式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较后形成一种平衡机制,即在利用用户信息获得商业收益之后如何与用户分享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环境,好的机制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过来,坏的机制也会使平台失去活力和吸引力。随着Facebook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透明,也要看到商业更本质的东西,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打造价值分享机制和生态系统。
记者点评:投资者会发现,与一般IPO不同,Facebook上市并非急需资金,这一如扎克伯格在招股书中称创立之初非为公司而来,而是实践社会使命。与财富神话相关的估值问题,随着不久的IPO定价,即可获得答案。
而人们更关心的,是未来Facebook将走向苹果、微软、谷歌(Google)阵营,还是落入美国在线(AOL)、雅虎、Myspace的命运。如今,已经有700多万个应用及网站将自己与Facebook整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Facebook生态。这个平台能否“划时代”,在于它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