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大漠深处寒风中坚守的采油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2-02-03 点击次数:178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刘宪广 隆辉)新春氛围还没有散去,大漠深处的准噶尔盆地气温仍然很低,昨日以来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寒风彻骨,滴水成冰。在白雪皑皑的大漠深处,记者看到一抹抹红色的身影在集输站里、井场旁边和计量间内跃动。这是新疆油田公司石西作业区员工在凛冽寒风中坚守生产。

  春节长假刚过,记者在石西油田作业区看到,喜庆的节日气氛已被火热的生产场面取代——热洗会战,抢扶躺井,抢修管线……

  春节期间,石西油田作业区百余名员工坚守岗位,精细操作,精心巡检,保证了6座油气处理站库、近700口油气水井和71座采注计量站的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设备冻堵现象和装置停车故障,实现油田生产平稳有序。

  龙年上班第一天,这个作业区召开上产动员会,总结节日期间生产情况,安排部署节后重点工作,明确工作思路,理顺工作程序,加快各项工作启动步伐。

  沙漠气候恶劣,气温比市区低五六摄氏度。尽管如此,在蜿蜒的沙漠公路上,记者看到一辆辆白色的巡井车在油水井和计量站之间忙碌穿梭着。在石西6号计量站,记者碰到了前来调整注水量的王守理。 “刚才,中控室通知这个站的注水量出现波动,巡井工忙不开,我来调一下。”王守理是一名采油班班长,厚厚的棉衣棉裤,使他看起来有点臃肿,步伐有点缓慢。一下车,王守理径直走向配水间。“这几年气候有点反常,沙漠里的冬天也越来越冷了,去年到了零下40多摄氏度。以前,哪有这么低的温度啊!”王守理边走边说。调完水量,王守理还到锅炉房和计量间检查了压力、温度和管线。

  在SHW06井,石西采油站地质员刘林泉和班长张兴利在井口仔细检查采油树上的每个闸门、法兰。今天,他们接到巡井工汇报说这个井丝堵法兰出现渗漏。SHW06井属于石炭系油井,地层压力高,若不及时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后,刘林泉和张兴利马不停蹄赶回办公室,将情况汇报给站领导,争取尽快拿出解决办法。

  回到石西采油站办公室,记者看到地质员刘根强在电脑上翻阅油水井日志,并把产量和压力出现波动的井都标注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刘根强,家在河南,2003年毕业后到新疆工作。工作9年来,他已经在岗位上过了6个春节。今年,站里原本没有安排他值班,当他得知另一名地质员想回家过年时,便主动找到站领导要求过年值班。刘根强说:“回家路程太远,反正休息也不能和家人团聚,不如把机会留给别人,让他们过个团圆年。”

  当城市里华灯初上时,沙漠中的石油人眼前只有一片空旷和寂寥。而正是他们的坚守保障了能源供应,点亮了万家灯火,让更多的城市在冬季里依然充满活力和能量,让更多的人在寒风中感到温暖和便捷。

  中国石油人的坚守,成为沙漠里较特别的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