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内部测试用)
  • 恒生中国:“双管齐下” 助推内地业务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03-13 02:39

      恒生银行(中国)行长关燕萍上周末对媒体表示,恒生支持兴业银行(601166)定向增发,会考虑合理调配母行资源,在内地市场通过寻觅投资机会、以及注重自身业务发展来“双管齐下”助推内地业务收入增长。烟台银行巨额票据案正在调查之中,恒生无计划撤资。而对在内地合资设立广证恒生证券的安排,目前仍在洽谈……

  • 2012节能减排攻坚战打响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03-13 02:39

      两会期间,细数去年的各项目标,节能减排指标一半未完成,无疑平添了一抹尴尬的颜色。与此同时,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如何攻坚,更加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部署,今年将抓紧制订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 金奇仕陷“佝偻门”质监部门介入调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13 02:39

      近日,婴幼儿营养品金奇仕被曝遭多名消费者投诉,原因为有消费者怀疑婴儿食用该品牌产品后出现“佝偻病”。此事引发多方关注,目前质监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据了解,目前尚无有力证据显示被投诉的婴幼儿佝偻病与金奇仕有关。同时,金奇仕被质疑是“假洋品牌”,对此金奇仕也表示否认。不过,目前“佝偻门”对……

  • 藿香正气水包装材料被指存安全隐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13 02:39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指出,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做包装的藿香正气水,极易出现装量不够、酒精含量不合格等问题,给国家药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他表示,市场上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包装材料阻隔性能较差,对挥发性、脂溶性药物保护作用不佳,致使使用这种包装材料的药品经常出……

  • 传石化双雄建议上调油价 “8元”时代逼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13 02:39

      3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窗口已经开启。而9日国际油价连续第三日上涨,收于每桶107.40美元,再一次推高了国内三地原油变化率。据多家市场监测机构较新统计,截至3月9日,国内三地原油变化率都已超过9%。   在国际原油大幅上涨、炼厂利润进一步压缩的背景下,中石化、中石油再也坐不住了,据分……

  • 宝钢4月主要品种出厂价不变 多因素致钢价上调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13 02:39

      3月12日,宝钢股份(600019)(600019,SH)发布了碳钢板材2012年4月份钢材价格政策,除无取向硅钢部分规格下调300~500元/吨外,热轧和冷轧、酸洗、镀锌、彩涂、宽厚板等主要钢材产品的售价均维持3月份价格不变。宝钢曾上调3月份主要钢材产品价格。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称,……

  • 全行业陷入亏损 十大钢企过半涉足房地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13 02:39

      “差不多有一个小区的楼盘已经售完了,基本都是面向我们职工的。”3月12日,唐钢集团非钢事业部孙科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这个楼盘是唐山唐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成果。该公司的成立,是作为唐钢集团拓宽非钢产业发展领域,涉足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一次尝试。   更大的背景则是,钢铁行业……

  • 资本回归实业需要顶层规划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2-03-13 02:38

      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天价红木、全民收藏,在泡沫化中,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办厂的老板被炒房的老婆瞧不起”的故事也并不鲜见。  但是,从根本上讲,泡沫经济的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无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长。在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疾呼,必须坚持抑制……

  • 袁隆平谈“转基因争议” 称“人民不是小白鼠”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2-03-13 02:38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不是小白鼠”   记者 李妍|两会现场报道   82岁高龄的袁隆平,自称是“80后”。他说,等自己成了“90后”时,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月4日晚,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北京国际饭店,袁隆平接受了《中国经济……

  •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政府一切收支应纳入预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2-03-13 02:38

      专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政府的一切收支都应纳入预算   记者 刘永刚︱两会现场报道   2011年第四季度出现的一些现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临近年底,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突击花钱,数目还不小,3万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全年收入的91.12%,而……